大剧院最具挑战的开幕演出

发布时间:2025-04-21 11:28:38   来源:标准机架电源

  开幕演出是大剧院建成后的首次公演,也是我国2007年文化生活中的顶级盛事。试演出结束后,大剧院和大剧院业主委员会立即全力以赴进入开幕演出倒计时。大剧院主要负责软件准备,包括演出筹备、嘉宾邀请、宣传、票务、场务服务、舞台监督等;业主委员会主要负责硬件准备,包括舞台设备、机电设施、弱电系统的调试到位和演出保障、装修完善等;这其中还包括试演出中发现的问题未整改到位的部分。而我则横跨两边。

  关于演出安排,其实从2007年第二季度就开始了。开幕演出不是一场,而是一个演出季,而且是国际演出季,必须要体现出“人民性、艺术性、国际性”。陈平多次组织召开院长办公会讨论,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征求专家意见。我们经过深入研究,确定的原则是,大剧院开幕第一场演出必须是国内的,但开幕演出季必须有国外的。最后商定的结果是,大剧院的第一场演出放在音乐厅,由国内顶级交响乐团和音乐家举行音乐会;而分量最重的歌剧院的首场演出是俄罗斯马林斯基剧院的大型歌剧《伊戈尔王》;戏剧场的首场演出是山西话剧院的话剧《立秋》。

  大剧院开幕国际演出季从2007年12月22日到2008年4月6日,历时百余天。共有78个剧目、180场演出在三个剧场隆重上演,其中33%为国外剧目。众多国内外一流的名家、名团、名剧、名曲云集于此,包括小泽征尔、马泽尔、捷杰耶夫、卡雷拉斯、郎朗,纽约爱乐、伦敦爱乐、柏林爱乐。而马林斯基剧院一家就上演了一部歌剧、三部芭蕾。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大剧院第一部制作的歌剧——大剧院版《图兰朵》也在这期间首演。

  如此大跨度、大规模,高密度、高水平的演出,同志称其为“人民的节日”,而对新生的大剧院来说,则是空前的挑战。大家都既兴奋又紧张,而对我来说,主要是紧张,常常紧张得夜不能寐。

  鉴于音乐厅没有经过试演出,而它对建筑声学又有特殊的要求,因此在开幕演出之前一定要进行声学测试。除仪器测试外,还要进行演出测试。为此特意安排了两场音乐会,第一场是中国记者节暨中国记协七十年华诞音乐会,第二场是育英·贝满校友老专家合唱团和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少年交响乐团音乐会。

  11月29日,万嗣铨召开业主委员会工程例会,对工程中需要整改的问题分门别类做了进一步梳理。会议要求,对大剧院场务部提出的有关观众厅、化装间、衣帽间、检票机等存在的问题,由业委会工程部组织总包机电分部、装修作业队按类别抓紧处理。北门外台阶加装的灯具由北京建院出管路布置图,由总包机电分部完成线路改造。歌剧院追光室玻璃由城建装修作业队负责将斜玻璃改为直玻璃。卫生间的擦手纸盒、卫生纸盒、洗手液盒由总包装饰装修分部尽快全部安装到位。会议决定,由于消防验收已通过,应尽快办理将剧院建筑整体向大剧院移交的手续。

  开幕演出在任何剧院历史上都是最具重要意义的事情。为保证大剧院开幕演出能闪亮登场及整个开幕国际演出季顺顺利利地进行,在陈平、万嗣铨领导下,大剧院和业主委员会的全体员工都在竭尽全力进行准备。这期间,我组织有关部门在资金运营、舞台管理、机电设施运行、消防和安全、通信和信息、行政后勤服务及歌剧制作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保证了开幕演出及其它重大活动的顺利进行。

  演出最重要的保障是舞台,必须保证舞台运行的安全、顺畅。好在舞台设备的整改已全部到位。其中,歌剧院、戏剧场、音乐厅的舞台机械已于11月底之前相继验收,厂家现场培训也已完成;舞台灯光和音响也于12月20日之前相继完成验收。与此同时,我还主持制订了《国家大剧院舞台及设备、设施使用管理规定》及其配套的三个剧场《技术手册》和《舞台设备需求手册》,为演出舞台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和规范依据。这是国内最全面、最科学的舞台管理制度规范。后经文化部推广,成为全国剧院舞台技术管理的范本。

  尽管如此,第一次正式使用如此庞大、复杂、先进的舞台设备,对大剧院舞台技术部来说,难度依然很大。

  首先是设备系统的复杂性。尤其是歌剧院和戏剧场,每个剧场的舞台机械系统都有上百台电动机及相应的轴控制器、变频器、PLC,几百个行程开关、编码器、载荷传感器等电气控制点,几十个电气柜,舞台面及台上、台下区域许多个紧急停机按钮,是集机械、电气、控制、计算机技术等为一体的复杂机电设备系统。

  其次是设备使用的安全性。由于演出的特点,舞台机械的运行多在黑暗中进行,当时大剧院工作人员对舞台情况都不太熟悉,外来演出人员对舞台情况更不了解,因此人员和设备的安全显得尤为重要。演出期间,除舞台设备正常运行要与演出密切配合外,在设备运行前还需事先检查确认,舞台机械操作人员与其他区域的巡视人员的对讲联系须及时、畅通,并在能观察到设备运行状态的情况下直观操作,以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和人员安全。

  第三是人员缺乏经验。舞台技术人员不仅数量不足,而且除2005年招聘的几个人有演出舞台管理经验外,都没有从事过演出舞台管理。建设期间在现场的人员主要是做项目的技术管理,新招录的人员大多是工科毕业生,也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到岗后还需一段时间熟悉设备和环境。就工作内容来讲,正常情况的操作相对容易掌握,困难的是判断、处理演出过程中出现的应急事件。因此,设备操作人员和技术支持人员需在舞台设备厂家有经验的工程师的指导下工作一段时间,在演出实际操作过程中才能逐渐掌握这套复杂系统。

  舞台设备是剧院的核心设备,因此舞台设备的合理配置,包括设计、制造、安装质量是剧院建设的关键所在。可以当之无愧地说,大剧院业主委员会及业委会舞台设备部出色地、圆满地完成了这项在中国剧院建设史上具有开创性的任务。而接下来如何正确使用、定期维护、严格管理,特别是永保舞台技术的先进性则成为大剧院日后舞台管理的重中之重。

  机电设施于12月13日开始交接。我组织了交接工作。鉴于动力电源、电气、暖通空调、给排水、消防、电梯的四方验收已经完成,具备工程交接条件,所以立即开始交接。交接工作的要求是按系统进行,没问题的马上交接,有问题的加快整改尽快交接。交接期限是12月20日前完成设备正常运行权交接,交接后责任主体由施工单位转移至大剧院,大剧院工程部为接收主体。

  我要求,工程交接要本着“划清界面,明确责任;实行搭接,加快整改;加强培训,全力配合”的原则和方式进行,以保证开幕演出季的安全顺利进行。我还强调,交接工作要平稳过渡,实行“搭接”,不能“对接”。各方须做好充分准备,实施工程单位应留下足够的技术人员,全力做好保驾。

  12月22日晚7:30,国家大剧院开幕庆典音乐会在大剧院音乐厅隆重举行。这场交响音乐会由指挥名家陈佐湟、谭利华分别执棒,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北京交响乐团与国交合唱团、国交少年及女子合唱团、中央歌剧院合唱团、中国歌剧舞剧院合唱团联袂演出,“钢琴王子”李云迪、四位帕格尼尼国际小提琴比赛金奖得主吕思清、黄滨、黄蒙拉、宁峰,著名歌唱家张建一、吴碧霞,中国首屈一指的管风琴演奏家沈凡秀等同台献艺。如此强大的演出阵容在大剧院音乐厅豪华亮相,拉开了大剧院正式演出运营的序幕。

  、、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及马凯、、姜伟新、、阳安江等中央有关部门和北京市领导与首都2000名观众出席音乐会。陈平在演出前致辞。

  我不敢坐在观众席里享受这十年艰辛带来的辉煌成果,而是在舞台监督台、舞台机械和灯光音响控制室、空调机房、公共大厅等处手持对讲机巡视。

  演出结束后,在歌剧院顶上的花瓣厅举行了大剧院开幕演出庆祝酒会。大家都兴高采烈,举杯庆贺。而我却如释重负,悄悄离去,走到了一个无人的地方,倚着墙坐在地上,抬头望着灯光映照下的红木穹顶,呆呆地望着,一动不动地望着,听着远处时隐时现的欢笑声、碰杯声,眼泪顺着脸颊流淌,静静地流淌……

  十年,最年富力强的十年,献给了大剧院的建设,这就是使命。为了这一天,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而这一切又都已成为历史。

  夜晚的大剧院,壳体上的“蘑菇灯”一闪一闪,如同繁星眨着眼睛。周边难以计数的树灯、花池灯和广场地灯从不同的地方发出光亮。灯在上面,影在水中,使大剧院就像一位在夜色中安卧的曼妙少女,更有一种静谧、朦胧之美。

  • 上一篇: 机房环境监控:实时监测提高管理效率
  • 下一篇: 世纪互联2025年资本开支激增至120亿AIDC产业链迎来爆发期!